本网讯(通讯员沈康婧 尹黎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司法实践全过程,是新时代未检工作的重要命题。6月25日下午,西塞山区检察院第三期“每月案例讲评”活动聚焦这一主题,“晨鹭”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检察官助理沈康婧以一起未成年被害人综合司法保护案为切入点,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未检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司法温度。
“‘小花’的故事只是我们未检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沈康婧深情讲述,“从最初的恐惧回避到如今重返校园,看着她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我们更加坚信,在未成年人保护这条路上,必须坚持‘多做一点点’。”她详细介绍了办案团队如何多维修复未成年被害人身心创伤、多方协调强化综合司法保护、多重举措助力回归正常生活,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全方位保护。
案例分享引发了与会干警的强烈共鸣。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不同业务条线的青年干警立足司法实践展开研讨,在问答互动、经验共享中凝聚思想共识。
“未检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在办案中展现的人文关怀和矛盾化解智慧,启发我们在办理刑事案件时,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彰显‘司法为民’温度。”来自刑事检察条线的干警深有感触。
“‘小花’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不仅是一项原则,更是我们未检人的使命担当。”同为未检办案组的干警动情地说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将继续以专业与温度并重的工作方式,用心用情为更多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
“前段时间观看了电视剧《无尽的尽头》,让我对未检工作有了更多了解,听完今天的分享,我更加明白未检工作的不易及意义。”刑事执行条线的干警颇为感慨。
大家从专业办案视角分享工作感悟,就典型案例实务难点展开探讨,结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畅谈使命担当......在专业交流之外,不少干警还结合自身育儿经历,分享了“依法带娃”的实践心得,活动现场既庄重又活跃,讨论热烈而深入。
此次活动以案为例、以情化人,生动诠释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温度与力量;与会干警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激发热情,强化了履职担当。
下一步,西塞山区检察院将着力打造“每月案例讲评”特色品牌活动,以司法实践需求为引领,通过精选身边典型案例,采用头脑风暴互动形式,构建“案例教学+互动研讨”一体化培养机制,形成“学习-实践-提升”良性循环,积极为青年干警搭建互学互鉴的专业成长平台,切实推动“干部素能和办案质效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持续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