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普法微课堂 | 守护国家安全 共筑人民防线

【字号:    】        时间:2025-04-15      

  本网讯(通讯员 刘文芳)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的基石,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西塞山区检察院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全民安全防线”为主题,向全社会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呼吁每一位公民树牢国家安全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1.国家安全是什么?

  2015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安全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安全等16个重点领域,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军事安全:禁止拍摄、传播军事基地或涉军装备信息,警惕“无人机误闯”等行为。

  2经济安全:谨防非法集资、跨境洗钱、关键产业数据泄露。

  3生物安全:不携带未经检疫的动植物入境,举报非法生物实验(如基因编辑滥用)。

  4数据安全:避免使用境外不明软件上传敏感信息(如地图、人口数据),防范“大数据窃密”。

  5网络安全谨防境外组织伪装成“学术机构”“招聘平台”,以“问卷调查”“高薪兼职”诱导提供内部资料。

  6文化渗透:警惕煽动民族对立、歪曲历史的网络言论,举报非法宗教传播活动。

  3.维护国家安全,我国有哪些现行法律?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明确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界定和惩处标准,让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时有法可依。

  1《反间谍法》:明确间谍行为定义,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触犯上述法律构成间谍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数据安全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严禁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触犯上述法律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生物安全法》:建立生物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制度,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设定严格规范。触犯上述法律构成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4.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和组织有哪些义务?

  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需要我们全民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2)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3) 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4) 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5) 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6) 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多种举报通道 守护只需一步:

  1.12339热线:国家安全机关24小时响应,通话自动加密;

  2. 官网匿名举报:登录www.12339.gov.cn上传文字、图片、视频证据;

  3. 微信一键直达:关注“国家安全部”公众号,菜单栏3秒完成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