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晓澍)为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和自护能力,近日,西塞山区检察院根据黄石市三中的“点单”需求,为该校高一年级学生送上一堂定制版“晨鹭法治课”。该院“晨鹭工作室”负责人、检察官刘玲以《守护青春,智破骗局》为题,创新运用教学方法讲授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西塞山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婧以及人民监督员、共青团黄石市委组织宣传部部长刘卉一同参与此次课程。
以案释法:从“徐大久事件”看电信网络诈骗
“怎么骗?”“怎么发现被骗?”“怎么逃脱?”“为什么会被骗?”课程伊始,刘玲接连抛出疑问,引导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徐大久事件”的诈骗陷阱。大家积极探讨、踊跃发言,共同揭开这场跨国骗局的多重伪装,从诈骗手段、诈骗对象等多角度分析受骗原因,透视案件全貌。刘玲以案为鉴,提醒同学们不要冲动轻信利益诱惑,面对异常情况应当保持警惕,冷静思考、理性判断,谨防诈骗。
PBL教学:沉浸式反诈训练
随着课程的深入,刘玲运用PBL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法),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诈骗套路,进阶式开展反诈训练。首先,创设一个简单的“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诈骗场景,由四名学生代入角色自行设计诈骗话术和受骗反应,两两一组分别表演诈骗“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情形,使学生们在丰富创作和精彩演绎中感知行为人如何设计陷阱,以及受害人怎样一步步走进圈套或智破骗局。
在场学生的积极互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刘玲根据办案中常见的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进一步设定多个真实复杂情境,提供故事背景与人物对话,选取不同学生扮演当事人,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开放探究案涉法律问题,自主发现案涉诈骗方式中存在的漏洞。
最后,刘玲带领学生们从专业角度逐层剖析每个案件中的行骗路径和受骗原因,总结提炼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类型、场景及特征,反思如何提升自我防范能力,在真实生活中准确识别每类陷阱,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以新颖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习体验,使自己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法律知识,增强了防范意识。“该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防范能力。”该校李志勇老师对此也给予充分肯定。
此次运用PBL教学法讲授法治课,系西塞山区检察院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有益探索。该院将持续打造特色化法治课,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满足未成年人多样化的学法需求,全力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